主题词:无人机

行业观察:无人机大规模民用尚存在三大瓶颈

2011-12-28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12月初,美国一架隐形无人侦察机在伊朗上空被伊空军“诱捕”,在军迷中掀起一场无人机的热潮。

  12月初,美国一架隐形无人侦察机在伊朗上空被伊空军“诱捕”,在军迷中掀起一场无人机的热潮。和卫星、互联网等高科技产品一样,无人机在战场上大展拳脚之后,也正在走向民用化。近年来,我国海事、地质、消防等部门纷纷引进无人机。那么,无人机具备哪些优势,使之在民用市场迅速升温?在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时,无人机在民用市场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又将面临哪些限制和发展瓶颈?

  用途:辽宁率先使用监测海域

  近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在大连、锦州和盘锦沿海启动无人机航空海域监测项目,并进行试点航拍。这是中国沿海省份首次利用无人机开展海域监测。

  辽宁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主任方朝辉表示,在大连、锦州和盘锦沿海进行的无人机海域监测,目前尚属于尝试性做法。“我们现在用的无人机,还是向技术合作单位借用的。如果无人机采集的海域海岛数据能满足管理需要,明年将会出资购买无人机。”

  据方朝辉介绍,他们此次监测海域海岛所使用的无人机,就像一个民用的大航模,装上高清的摄影摄像设备,通过遥控操作,对特定的海域和海岛进行监测。

  方朝辉说,无人机所拍摄的海域海岛地图资料,可为海洋功能区划、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提供准确的信息。有了无人机之后,辽宁省海洋部门今后将实现陆地监测、海上执法船监测、卫星监测和无人机航空监测的全方位立体监测,除了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外,无人机还能对一些难以实地监测或海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有效监控,减少违法违规用海现象。

  优势:灵活、效率高、造价低

  无人机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据悉,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无人机,最初主要作为防空系统的靶机和干扰诱饵等。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无人机才逐渐使用在救灾、海事、地质以及消防等民用领域。

  无人机到底具备多大的本领,使之从战场上空,如此迅速地飞入民用领域?

  方朝辉告诉记者,我国海洋部门过去对海域和海岛的监测,大都是通过卫星拍摄或人工实地测量。与卫星和人工监测海域海岛相比,无人机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首先,无人机更加机动灵活。“它只需要在一个3米多长的架子上就能弹射起飞,飞行高度在1500米左右,在云层下飞行,不会受到云层的影响。”

  其次,无人机还可以实现低空大比例尺制图、小区域高分辨率,以及遥感数据获取效率高等技术优势,还可针对重点水域、岸线、海岛(礁)等进行重点和大频次监测。

  即便和有人驾驶的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相比,无人机同样优势明显。比如性能简单,不需要复杂且昂贵的人员支持和生命保障系统;机身小,油耗低,飞行成本更低,每次加满油可以在空中连续飞行2个小时,而且较少受到空中航路管制等因素影响。

  至于无人机的造价,方朝辉透露,目前国内量产的民用无人机价格在10万至60万元之间,加上摄像摄影以及解析设备,最高约70万元左右。据悉,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已经立项,明年拟投资1000万元推进此无人机海域海岛监测项目实施。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董秀军博士也表示,一般的地质灾害,都发生在地形条件恶劣的地区、山谷,过去工作人员要想获得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必须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心灾区调查,或者调取精度并不算太高的卫星图片来分析。引入无人机后,将可在安全位置释放无人机进入灾区上空拍摄高精度图片,帮助研究人员掌握更加详尽的数据和资料来进行研究和教学。

  前景:政府部门等需求量大

  今年9月21日,在北京国际航展“中国无人机系统峰会”上,无人机专家、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芳曾展示一张西气东输管线的照片,用于说明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广阔前景。她介绍说,西气东输管线总长8700多公里,线路长,无人区多,铺设面积广。在石油管线的巡查方面,无论是定期巡检,还是应急巡查,无人机都大有作为。

  近年来,随着美军无人机在世界战场上的频频现身,无人机得到了极大关注和发展,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广阔前景,也随之展现在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的视野中。

  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处长聂忆黄曾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管理对无人机航空遥感具有大量需求,目前正参照国外通行的“航天不足航空补”的做法,大力发展环境保护航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亚卫此前也曾表示,我国无人机装备的发展和服务队伍的建设,使得无人机能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森林防火、边境巡逻、海事执法、灾情评估、核辐射探测、环境保护、应急救援、遥感测绘、资源勘探测绘等广泛的民用领域。

  问题:空管、安全等三瓶颈待解

  然而,仅广阔的市场应用,还不能为无人机的大规模民用化扫清道路。无人机在我国的民用市场上仍面临不少瓶颈。

  首先,无人机的空域使用、适航管理机制还有待健全。在今年北京国际航展“中国无人机系统峰会”上,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航空遥感部主任陈世荣认为,在减灾救灾方面,希望能够就无人机的使用空域问题更快捷地和军方协调。

  其次,无人机还涉及安全问题。一方面,为满足及时出勤作业需要,无人机在抗风、抗雷、抗冰等安全技术方面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在边境区域使用的无人机,容易被邻国空军雷达误认为是军用机并进行攻击,或引发外交纠纷。

  此外,在无人机民用规则缺失情况下,无论是民用机场还是军用机场,都不可能直接供大型无人机使用,只能使用预备机场。即便提出申请,机场使用的繁复手续也基本将民用大中型无人机挡在门外。

  无人机使用案例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水上演习

  据报道,在11月22日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水上应急处置演习中,长江海事部门首次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水上人命救助、地质灾害等安全监管。演习过程中,一客船在撤离时发生乘客落水。无人机利用其速度快、操作方便、定位精确等优势快速锁定了落水人员的位置,并且将信息第一次时间传回了巫山水上交管中心。

  “刀锋”300无人机进成都高校

  12月7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采购的“刀锋”300型无人机试飞成功。这是我国高校首度引进该型号的无人机承担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据悉,该“刀锋”300无人机最大载荷5公斤,可完全自主起飞、巡航和降落,驾驶仪带有高密度的数据记录器,并能承担航拍、环境监测等任务,机身装载有佳能5DMarkII相机,拍摄图像最大分辨度可以达到1:2000。

  更多的民用机构还根据自身需求研制无人机。12月20日,河北省沧州消防支队研发出石油化工灭火救援无人侦察机,在遇到石油化工事故时,它不仅能够摄像、夜航、喊话,而且在高温爆炸条件下还可以投放灭火弹等。目前,这一产品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