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汽车 零部件

中国本土汽零企业当自强

2007-12-27 中国交通投资网
 

  谈到中国的零部件产业,“成本优势”则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词。的确,这一优势也曾经是不少企业的“救命稻草”,让其在不太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这种优势能够维持多久?

 

     答案肯定是不会太久。事实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跨国零部件集团的大举兼并扩张,凭成本优势打天下的时代即将终结。

 

     有这样一组数据,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已有70%来华开展业务,在中国大陆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已经超过1200家。它们为什么要来?因为在这里,它们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换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跨国公司很会调整它们的在华投资战略。当独资风潮慢慢退去之后,与本土企业合作成为它们迅速扩张的又一捷径。只要其在资金和技术上占据强势地位,就可以充分利用中方合作伙伴的网络资源,一展拳脚。

 

     于是,原先是本土企业的业务资源,则面临着被外资抢占的威胁。跨国公司也不甘于在高端产品领域拼杀到底,而是采取多种途径降低成本,甚至开始触及低价零部件、低附加值产品。

 

     笔者曾经询问一位乘用车企业采购部负责人,是不是只要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过关,他们就会考虑采购其产品,因为在价格上本土企业一般会便宜些。这种论断马上遭到反驳: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并非一定在价格上有优势,现在很多跨国公司的产品,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价格上都要优于本土企业。笔者愕然,那么我们的本土企业该怎么办?

 

     有人常说,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还要依靠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来扶持和培育。话虽如此,但我们的零部件企业若不自强,恐怕连自主品牌整车企业这块宝贵的“阵地”也要失去。因为,类似精工这样的跨国公司已经将触角伸向它们,并力图抢占这片广阔市场。

 

     本土企业必须要警醒,再做“价格温床”的美梦,将最终被市场所抛弃。现在该做的,就是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