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浦江公路 文化特色 公路 文化内涵

浦江公路: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赋予公路文化内涵

2011-04-07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浦江公路段结合地区文化特色,而走出的文明公路创建新路子,“画”“路”结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原有美观通畅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公路文化建设新的内涵。

  如今行进在浦江210省道,不经意间你可能会被道路两旁那栩栩如生的水墨山水画所吸引,没错,这正是浦江公路段结合地区文化特色,而走出的文明公路创建新路子,“画”“路”结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原有美观通畅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公路文化建设新的内涵。210省道是浦江仅有四条国省道之一,浦江境内长45.86公里,西接建德,东交义乌,贯穿县城,途径5个乡镇,是浦江主要干线公路。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下访浦江,在接访山区村民代表时拍板改建马岭至浦阳段;两年后,公路建成,沿线百余个村庄自发联名写信给习近平书记,表达感激之情,省报刊载后,引起轰动,各路媒体记者纷至沓来。2009年初,工程通过省交通厅、公路局竣工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
  
  文明公路体现文化底蕴
  
  

210省道是浦江仅有四条国省道之一,浦江境内长45.86公里,西接建德,东交义乌,贯穿县城,途径5个乡镇,是浦江主要干线公路。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下访浦江,在接访山区村民代表时拍板改建马岭至浦阳段;两年后,公路建成,沿线百余个村庄自发联名写信给习近平书记,表达感激之情,省报刊载后,引起轰动,各路媒体记者纷至沓来。2009年初,工程通过省交通厅、公路局竣工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路造好了,如何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公路文化特色是摆在浦江公路段面前的新课题,通过集思广益和逐步摸索,最后确定了以极富浦江特色的山水画与文明公路创建相结合的创建思路,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少花钱,多办事,量力而行,突出效果”的原则下,浦江县公路段制订了符合浦江文明公路创建工作实际的实施方案,以突出建立和健全创建的长效机制,集中整治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引入特色文化,优化公路路况路貌,倡导以“优质服务、优良路况、优美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公路文明和以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为标志的行业文明为重点,先易后难,条块结合,依靠社会力量,特别是公路沿线群众的力量,各方联动,加强协作与联系,形成创建共识。在创建文明公路过程中,浦江县公路段明确了具体目标,即实现“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公路,营造一条“公路、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长廊,并与浦江旅游城市建设和创建“浙中新兴特色城市”等相配套,唱响“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的主旋律。现在,驾车穿过马岭隧道进入浦江境内,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路面平整洁净、标线鲜亮醒目的柏油马路向远处延伸着。路边的绿化花坛里,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在草丛中摆放着既有规则又无规则的图形,一块镶刻着“和畅”两个字的硕大观景石,矗立在花坛的西头,象征着浦江公路事业和谐发展与畅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继续前行,就能在公路边惊喜地看见一块有着浓重浦江文化底蕴的“浦江书画之林”,浓浓的国风结合秀美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副美丽的画卷,让浦江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名人书画与现代文明畅通公路有机结合起来。
  
  文明公路需要群众参与
  
  文明公路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交通部门是无法达到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的,只有各部门通力协作,沿线群众共同参与,上下达成共识,才能达到创建工作的目标。浦江县公路段运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车、大型广告牌等多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在县级报刊、电视台发表通讯报道文章24篇,在市、省级报刊、电台发表宣传报道文章20篇,出动宣传车22车次,悬挂横幅5幅,张贴标语38张。特别是发送给210省道沿线村民的1300余份创建工作“公开信”,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沿线村民对创建工作意义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沿线村镇共创文明公路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沿线每个家庭、每个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村民参与到位,公众监督广泛,社会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
  
  创建文明公路,重在营造平安公路、生态公路的公路文明。为了让文明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坚持做到路通到哪里,惠民工作就做到哪里。如在浦阳街道付店村,需在穿村路段的两侧开挖标准边沟,并在村民家的空地设置花坛,县公路段在施工前不仅积极与村两委进行沟通,还积极听取和采纳村民的合理意见,尊重村民的利益关切。当施工人员提着切割机、开着挖土机切割挖掘村民门前的水泥地时,不少村民前来端茶递水,有的村民还积极帮助工作人员清理场地,表现出浓浓的和谐之情,文明之意。
  
  此外,县公路段还把创建工作融入到城镇乡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当中,采用共建、联办等方式,分批建设、改造排水沟、挡墙等设施,改变了沿线村庄的“脏、乱、差”现象。如在整治穿村路段的垃圾乱倒乱放过程中,苦口婆心做好农户、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并与其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即包整洁、包排水畅通、包不乱堆物品。特别是在做与义乌交界的石斛桥村村民的思想工作时,开始由于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不统一,工作难度非常大,后来通过与两委的沟通和细致耐心的说服,让两委的班子成员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团结,提高了参与的自觉性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垃圾乱倒乱放问题得到了解决。
  
  如今,村庄路口的绿化花坛改造一新,新型垃圾收集坑建成使用,沿线各村全都实现了路村分家,村民护路爱路和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营造了以“优美环境,优良素质”为主要标志的公路文明与和谐,真正达到了沿线“村庄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文明公路创建初衷。文明公路开启区域魅力
  
  在努力改变地貌环境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的同时,为创出浦江文明公路特色,充分展示浦江悠久历史文化和浦江人文景观、体现浦江书画之乡、水晶之都的区域魅力,浦江县公路段以创新的方法,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逐步形成了“书画墨香地,文明一路行”的独特创意,创造性地将具有浦江文化特色的相关元素融合到文明公路创建的宣传设计方案当中,力求将浦江独有的文化遗产、优美的青山绿水与文明公路创建形成完美的结合,让公路烙上浓浓的文化印记。首先,县公路段对浦江县城到黄宅沿线的28个公交侯车亭进行全面改造和创新设计,以“万年浦江山水秀,书画墨香飘满路”为主题,在侯车亭顶部的广告牌中,以“人会”、“板凳龙”、“江南第一家”、浦江公路新姿图片、浦江风景等浦江历史文化遗产和张书旗、方增先等浦江近代十位书画名家的作品为背景,配以公路宣传口号,让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领略到“万年浦江山水秀”的神韵。其次,在210省道45K+800米地段,有一处近百米长的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危险路段,为防止塌方,用混凝土砌起了10根长约2.5米、高约7米的立柱,比较死板,不符合文明公路创建的美观要求。县公路段前思后想,最终从侯车亭的改造中找到了灵感并确定了主题:在立柱的顶部盖上古色古香的琉璃瓦,以黄色漆作为立柱侧面的底色,立面上用白色墙为底,临摹画上张书旗、方增先等浦江近代十位书画名家的作品,使原本死板的水泥墙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山水书画与周围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浦江书画之林。再次,在210省道48K地段的候树岭脚三叉路口,原有一块公路改造后留下的近3亩大的废弃空地,经反复论证,建起了一座展示浦江风貌、20米高的大型宣传高炮,地面以园林样式栽上了多种大小不一的树苗,并用色块写出了“创五型公路,建和谐浦江”10个大字。最具特色的是,在离公路不远的地方,立起了一块高约5米的大型观景石,石头上刻着“通衢”两个字,同样象征着浦江公路四通八达。此地因此也成了废地利用的典型作品。最后,在规范化公路站建设中,大胆创新设计,拆除所有老的设施,包括4间旧房子和一个沥青拌和灶,对场内构筑物进行重新布置,平整场地5800平方米,硬化场地1430平方米,浆砌挡墙750平方米,新增花坛900平方米,修建开放式围墙100米;新建新颖好看的门卫30平方米,新建多功能会议室50平方米;改造宿舍和办公用房500平方米。添置了整套全新的信息化办公用品。
  
  目前,一座占地2500平方米、功能齐全、集园林花草、体育娱乐、生活办公于一体的规范化公路管理站业以建成,大大改善了站内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办公环境,昔日荒草丛生、设施落后的公路站,变成了今天的职工乐园。古驿道成为历史遗迹,杭口岭湮没在荒芜的杂草中,马岭成为人们去寻找往昔搜索回忆的去处,新马岭、杭口岭,桥、隧、路一体,构成一道新风景。210省道浦江段,依托了浓郁的山水灵气,承袭了厚重的历史文脉,按照“五型公路”的基本要求,突出“万年浦江山水秀、书画墨香飘满路”的文化特色,营造“畅、安、舒、绿、美、谐”的道路交通环境,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