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动力 引航船舶制造业
在百舸争流的国际造船舞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业绩引人注目:国际知名船东抱定非你不可的心态,宁愿多付钱也要这家企业的产品。公司建造的船只70%用于出口,订单已经排至2010年。依靠自主创新,打出科技优势牌,中船重工打造了一个制胜引擎,在激流澎湃的世界海洋里扬帆领航。
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
8月20日,中船重工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建造的11万吨成品油船27号船顺利交工。这是中船重工的代表船型之一,被国内外航运界誉为“中国大连型”,目前已批量承接40艘,建造周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万吨成品油船的开发建造是中船重工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要打造中国船业巨擘,跻身国际一流,一定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更是未来的不变方向。”中船重工副总经理钱建平说。
32万吨超大型油船、6600箱集装箱船、23万吨FPSO、305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中船重工的订单上,这样的大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正成为主力军。而在这些业绩的背后,是中船重工对科技创新不懈的追求和“不惜血本”的投入:每年产值的9%左右投入科技创新,仅2006年,企业投入自主开发的资金就达30多亿元。
对于一艘船舶来说,船板部分只占价格构成的六分之一,各种配套设备才是船舶建造的关键。面对配套产品设计和供应的瓶颈,中船重工努力在一批大型关键船舶配套设备研制上取得突破。
今年6月底,集团下属的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建造完成了两个“巨无霸”:8K90MC—C超重型柴油主机和7S80MC机超重型柴油主机。前者是目前国内建造的最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单机功率达5万马力,后者使目前国内建造的最大油轮———30万吨VLCC首次装上国产柴油机。
科技创新成为强劲的引擎
“市场开发是决定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重要一环。”中船重工规划发展部主任刘悦说,“在巩固造船主业发展成果的同时,公司利用自身技术、设施方面的实力,将优势扩大到相关产业和产品。”
中船重工培育开发的风帆蓄电池、昆船物流、武船钢结构等一批产品,不仅服务于三峡工程、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等国家重大工程,而且走向国际市场。
在技术创新实力的支撑下,中船重工近年来在自动化物流系统、液压支架、铁路车辆等领域的新产品纷纷展现成效,占据了相关领域的制高点。
在发展业绩面前,中船重工看到更多的是不足与忧患。“和日本、韩国等造船业先进的国家相比,在单位效益等方面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钱建平说。根据已经确定的目标,中船重工将被打造成中国船舶业最大最强和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长印说:“科技创新推动了中船重工的发展,也将为实现集团的未来优势发挥显著作用。”而为了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中船重工正大力加强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交流。
中船重工的创新之路浓缩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程,而在中船重工再次扬帆起航之际,中国船舶工业正在开始新一轮的发展。
- ·奥迪全年将在全球销售超170万辆
- ·我国汽车进口创历史新高
- ·合肥高铁南站正式通车运营
- ·长城汽车业绩未能延续增长势头
- ·科技部启动“‘十三五’电动汽车...
- ·假期期间城市路网运行平稳
- ·中国将成三菱第五大市场
- ·轮胎企业排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 ·安徽高速公路出口总流量139.5万辆
- ·特锐德拓展电动车充电市场
- ·“煤王”姚巨货的传奇人生
- ·生物制药领头兵:徐明波
- ·张瑜平:新宇亨得利华丽转身
- ·施文博:恒安集团的低调领袖
- ·徐航:打造迈瑞医疗王国
- ·资本“猎人”张宏伟
- ·王玉锁和他的新奥王国
- ·何清华与他的山河智能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桂平:苏宁环球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