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高铁

高铁建设为哪般 “新36条”是否名存实亡?

2010-05-20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我国确实是处于经济增长高速发展时期,也确实存在铁路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修建高铁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高铁也确实有诸多的好处,比如快捷、便利、拉动经济、促进旅游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文/中投顾问

  面对高铁价格太高的质疑,北京铁路局负责人力图用投资成本过高亏损严重来解释:京津铁路投资额204.2亿元,其中贷款100亿每年6亿的利息,每个列车6个车厢购置价3亿左右。京津高铁运行一年后,亏损额超过7亿元。对于京津高铁投资数额大的原因的解释是:因为改变了技术标准,由每小时250公里升级到350公里和北京地价高征地费用高。而有教授表示,不但京津城际亏损,武广高铁将会亏得更多。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如果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属实,那么各地政府纷纷热衷于上马高铁项目,甚至纷纷将磁悬浮项目提上议程又是为了哪般?难道在这些重大项目实施之前就没有仔细考虑过投资回报和财务风险的问题?还是光想着先尽一切办法将这些重大项目争取到手,面子工程先建好,至于建成以后的事那是另当考虑的问题了?

  黎雪荣指出,我国确实是处于经济增长高速发展时期,也确实存在铁路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修建高铁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高铁也确实有诸多的好处,比如快捷、便利、拉动经济、促进旅游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这种必要性已经不容质疑,但是问题的关键是高铁该如何建,花多少钱去建,该采用怎么样的技术标准,建成什么样,如何更好的控制成本,制定合理的票价让民众享受真正的实惠等等这些问题是否是各地政府考虑的重点?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09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中也承认部分领域存在民营资本“被挤出”的现象。在石油、电信、铁路等垄断行业中,民间资本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家一直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行业,最近提出的“新36条”中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铁路干线、铁路支线、铁路轮渡以及站场设施的建设等。试问,这种政府占据投资主导权,投资回报放一边,导致投资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不解决,又能真正吸引多少民间资本进入。

  而正是这种投资同市场脱节的现象,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浪费的最终承受者无疑是广大的普通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这一群最需要得到“民生”保障的广大群体,他们既没有经济能力去享受高铁,又可能面临被逼上高铁的困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