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船舶

上海造船企业勇立潮头

2013-08-05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国务院日前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国务院日前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对于这个利好政策,沪上企业、专家颇受鼓舞。他们觉得,只要大海不干,就需要航运,就有造船人机会。

  行业远没有复苏

  整体上讲,今年船舶工业比去年好一些,但距离行业复苏还很远。

  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2060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2290万载重吨。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898万载重吨。这些数字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1%、44.2%、43.1%。但数据同时显示,上半年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利润总额一项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53.6%。其他三项指标,即完成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幅度也都超15%。

  对此,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陈金海表示,一方面,船市低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等使我国船舶工业长期仰仗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而国际社会对船舶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刚说,目前我国造船仍以低附加值的“大船”为主,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则在新技术的储备上走得更快。以绿色造船技术为例,日本大岛造船设计的能降低30%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型巴拿马散货船开发已基本完成,燃油效率大大提升。

  政策可谓“及时雨”

  因此,《实施方案》可以说是行业的“及时雨”,最终效果关键要看落实。

  陈金海认为,从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遏制低水平重复投资,另一方面对一些优势骨干企业仍然要加强引导,发挥大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陈金海透露,在《实施方案》出台前,国务院曾经多次召开业内座谈会。目前最让企业焦头烂额的就是融资问题。因此,《实施方案》要求鼓励开展船舶买方信贷业务,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和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沪上企业率先转型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报告,目前,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正常,1/3企业任务不足,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而在上海的造船企业,由于早就面对土地、岸线等环境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等制约,几年前就未雨绸缪,从传统迈向高端,乘风波浪,勇立潮头。

  “我们起初只是将海工定位为造船之外的辅业,将海工业务的比例定在”维持5%左右“,目标是生产不断线。”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负责人介绍。但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他们对加快发展海工、提高海工产值比例的战略构想愈加成熟。他们希望到2015年年底,海工业务比例能占到“半壁江山”。2012年以来,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签订了共计“3+3”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形成了海工装备批量、不间断建造的崭新局面。

  而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LNG船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则是认准了高端产品的高附加值回报。今年又有多型高技术含量船舶开建,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4.5万吨集装箱滚装船、3.8万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等正在进行开建前准备工作。

  到“十二五”末,上海将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及海工装备龙头基地,形成2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船型,形成深水油气钻采装备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打造2型以上主流海洋工程装备和8型以上海洋工程船舶自主品牌。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