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美国波音 商务飞机

美国波音重组商务飞机业务

2013-06-04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这是双汇国际首次海外收购。”6月2日,双汇国际的书面回复中如此表示。双汇国际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交易若达成,这将与刚刚完成的整体上市成为双汇发展史上的两大里程碑事件。

  “这是双汇国际首次海外收购。”6月2日,双汇国际的书面回复中如此表示。双汇国际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交易若达成,这将与刚刚完成的整体上市成为双汇发展史上的两大里程碑事件。

  这两大案例都是“蛇吞象”式的运作。如果说,整体上市还是“体系内”的整合,其带来的以小吞大在万隆的强势主导下还可以顺畅进行,那么一宗跨国联姻带来的整合难题将更为复杂和不可控。诸多“不变”的情况下,双汇又将如何将内外两个“双汇”融合,合力奔向国际前三强的位置?

  双汇国际首次海外并购

  这是双汇国际投入71亿美元的首次海外收购。在这起惊天大并购中,万隆表示,双汇承诺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的管理层、员工、品牌、运营和总部不变。此次的交易主体是双汇国际,是双汇集团的控制人,也是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根据官网信息介绍,双汇集团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作为双汇掌门人,万隆一直有着国际化的想法。在今年3月,其重申了双汇的战略之一是,“把双汇集团做成国际化大公司,努力使双汇早日进入国际肉类行业前三强,把双汇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大双汇。”在退休前,73岁万隆迈出了国际整合的一大步。据介绍,“交易后的双汇国际和史密斯菲尔德将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实现全球扩张战略。”史密斯菲尔德将继续满足美国猪肉需求,并增产以满足中国日渐增长的猪肉需求。

  双汇国际回复称,成立于2007年的双汇国际,其中一个使命就是要充分利用香港专业的投资平台,发掘全球优质资源,在海外投资,实现企业在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至于此次首度“出海”,双汇国际表示,双方彼此十分了解,已经展开了多年的交流合作,“此次协议的顺利签署已经证明了双方并未遇到实质性困难。”

  资本市场对于这一交易给出了正面回应,中信建投给出维持增持评级,认为双汇可通过史密斯菲尔德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美国猪肉的上游资源,借鉴和学习史密斯菲尔德先进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同时史密斯菲尔德可借助双汇全面打开中国市场,亚洲市场一直是史密斯菲尔德现在及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

  中粮农业分析师郭会勇表示,对于国内双汇而言,在进口低价冷冻猪肉上会是明显的受益。据了解,我国目前的法规禁止生猪和肉制品的进口,但允许进口猪肉。据商务部统计,中国2012年从海外进口的猪肉及副产品130多万吨,从美国进口50多万吨,史密斯菲尔德是其中主要的出口商。

  蛇吞象考验整合能力

  “此次交易的重点是实现增长。”双汇国际方面表示,本交易可以进一步提升两家公司的竞争实力,且能为史密斯菲尔德的员工及利益相关者如农民、供应商、零售商带来更加强劲及安全的未来,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产业链角度,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易。对于双汇国际而言,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有助于获得后者强大的管理团队、领先的品牌和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相关经验;同时通过合并,双汇国际可以整合遍布中美乃至全球的养殖、屠宰和终端资源,一举成为世界级的肉类企业航母。

  但是笼统比较两家公司,很容易发现这是一次以小吞大的收购。据此前双汇发展公布2012年全年业绩报表,在报告期内公司总营收397.04亿元,同比增长10.81%;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28.85亿元,同比上涨116.25%。而据史密斯菲尔德2012财年营收为1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22美元增长7.37%净利润3.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21亿美元减少30.71%。

  历来国内企业海外收购都会面临整合的难题。对于整合问题,双汇国际回应称,“我们非常关注企业运营的连续性,将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现有的经营。史密斯菲尔德有非常专业、优秀的团队,有完整的战略及生产流程。”据悉,双汇国际承诺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的管理层、员工、品牌、运营和总部不变。

  但是对此,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万隆面对的整合难题之一就是人力资源问题。

  一位在跨国农业公司任职的高层表示,“虽说什么都不变,但是双汇这边总要有人参加董事会,参与监管运营,如果什么都不变又怎么能整合?如果不整合,就变成一个美国的‘双汇’,对于国内的双汇如何产生助力?是否还有收购的必要,尤其是要负债收购?”

  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艾学蛟表示,从产业链角度来讲,这似乎是个好收购。但是国外的文化和政策和国内有很大不同,以人工成本来讲,两地政策和支出水平差异巨大。“当年TCL就吃过一次大亏。从危机管理角度讲,可预见这项收购在整合中将面临的种种困难,难以令人乐观。”艾学蛟表示,双汇在陷入瘦肉精风波后,品牌美誉度受到影响。虽然这项收购将提升其行业地位以及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但是同时这也给双汇带来极大的风险。

  [观点]整合不成会成美国“双汇”

  1、跨国农业公司高层:

  “虽说什么都不变,但是双汇这边总要有人参加董事会,参与监管运营,如果什么都不变又怎么能整合?如果不整合,就变成一个美国的‘双汇’,对于国内的双汇如何产生助力?是否还有收购的必要,尤其是要负债收购?”

  2、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艾学蛟:

  从产业链角度来讲,这似乎是个好收购。但是国外的文化和政策和国内有很大不同,以人工成本来讲,两地政策和支出水平差异巨大。

  观察

  双汇将面临人力资源难题

  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经验,最终都要落到人员之上,而对于土生土长的双汇来讲,在整合史密斯菲尔德上,最大的挑战恐怕就在于人力资源上。

  一方面,双汇将面临人才储备的挑战,要想真正参与到史密斯菲尔德的管理运营,双汇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查阅双汇国际的官方网站发现,双汇国际的主要股东包括财务投资者鼎晖中国、新天域、淡马锡等,以及管理层持股的雄域公司,和财务投资者作为奖励股份设立的运昌公司,业务包括食品,物流和调味产品等。在人员方面,网站介绍了万隆以及来自高盛等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在管理层方面,双汇国际则介绍了子公司双汇发展的人员,这也是双汇国际的主要运营资产。这些管理层大都是跟随万隆在双汇打拼十几二十年的功臣、能臣,但是这些人同时缺乏在跨国公司以及海外工作经历和经验。艾学蛟就认为,依靠双汇自己的人员,还不能应对跨国管理的需要,语言文化都是巨大障碍。即使有来自高盛等股东方面的人才支援,这些人则缺乏肉制品行业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史密斯菲尔德方面的人力成本将居高不下。双汇承诺人员不变,全盘接下对方超过45000多名员工。双汇未来若要裁员则面临着重重阻力。齐鲁证券即指出,收购标的处在一个传统上工会势力非常强大的蓝领工人行业,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公司目前雇员中有20550位本身是工会会员或被工会集体议价协议(collectivebargainingagreements)保护,考虑到收购协议中不裁员不关厂的承诺,未来人力成本将继续高企,很难得到削减。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