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江苏省 船舶工业

江苏省船舶工业首现增长态势

2013-04-10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江苏省经信委发布数据称,1—2月全省船舶工业主要指标中的造船完工量和新订单,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态势。

   近日,江苏省经信委发布数据称,1—2月全省船舶工业主要指标中的造船完工量和新订单,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态势。但笔者日前从相关部门了解,这次的小“拐点”并不意味产业回暖。比如,南京造船业2013年以来并未走出低谷,仅1家企业有新接订单。因为手持订单不断减少,一些中小船企甚至已濒临停工。

  全省增量主要来自南通、泰州
 
  据悉,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20.9%,但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1.9%。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下降27.4%,在这三项关键数据统计上,江苏仍全国居首。
 
  数据显示,1—2月江苏省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船舶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2.8%,占全国份额的46.7%。接单方面,截至2月底,江苏省共新承接73艘13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5%;手持订单量全省共867艘387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
 
  笔者注意到,从统计数据上看,在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和南京这4个造船重点地区中,南京市的造船完工量、新承接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均不靠前,江苏省增量主要来自南通、泰州。
 
  亟盼骨干船企转型
 
  南京市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江苏省船舶工业指标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了微涨,但当前全国造船业依旧处于低迷态势,产业整体发展形势尚不乐观。
 
  目前,南京共有大小船企40多家,列入全省重点监测的大企业3家,其中只有金陵船厂一家的业务从2012年至今一直保持逆势上涨。今年以来,全市承接新船订单7艘、48万载重吨,全部来自金陵船厂。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地域限制的原因,位于长江沿岸的南京没有宽阔的水域可以生产或运输规模较大的海工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京船企的接单类型。同时,由于大部分南京船企转型升级的步伐较慢,目前所造船型仍以低档的散货船、客货混装船、集装箱船为主,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虽然当前造船行业和下游航运业的产能双双过剩,但高端船型市场并不过剩,南京船企只有加速转型、提升自身技术含量,才有望在低迷的境地中尽快“复苏”。
 
  将亮点做成新增长点
 
  随着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江苏不少船企已经在节能环保船、海工装备等市场领域觅得先机。一些大型骨干船企紧盯新需求,开拓海工市场,实现破局发展;而一直以来默默坚守“小船”市场的一些中小型造船企业则进一步优化升级,向“专、精、特、新”的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市场进军,以期在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
 
  2012年,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海洋作业平台系泊自动定位系统”通过了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世界首座浮力塔式钻井生产平台在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交付,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江苏)有限公司成功签订总值超过3亿元的海洋钻井包销售合同,世界第三代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在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命名。
 
  随着一批大型海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在江苏,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大。目前,江苏涉足海工产品的企业数量多,而且起点高,定位准。这些企业的海工产品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几乎所有种类。而在中小型船舶企业中,江苏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独揽22亿元新造船订单,这与其多年来坚持走“特、专、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密不可分。
 
  在目前困难时期,江苏各级政府应主动出手,在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与转型投入、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地方政府已展开行动,例如,南通市更是先行一步,先后引导、扶持30多家大型骨干船企向海工或特种高端船舶领域转型,形成了在国内乃至全球极具竞争力的海工产业群,该市还安排了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不仅稳定了“军心”,还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