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 铁路改革

中国铁路轻装上阵

2013-03-11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10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我国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将不再保留,原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将被划入交通运输部。

  10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我国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将不再保留,原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将被划入交通运输部。

  该决议得到广泛支持。正在列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铁道部长盛光祖表示,完全赞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我当不当部长没有关系,关键是铁路要发展好。”

  原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研究专家孙章教授则表示:“对于中国铁路而言,这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积极改革,未来中国铁路将理顺产权,轻装上阵,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3次改革后的重大突破

  成立于1949年的“共和国长子”铁道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我国将不再保留铁道部,其原有职能也将分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中,规划统筹职责划归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管职责划归国家铁路局,企业经营职责划归中国铁路总公司。

  熟悉中国铁路的人都明白,此次改革来之不易,且魄力十足。得益于政企合一的特殊体制,成立于1949年初的铁道部曾为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铁路原有体制的种种弊端被暴露出来。“长期以来,铁道部既是全国铁路的行业主管部门,又直接经营管理国家铁路运输企业,并对国家铁路工业、建筑施工等铁路非运输企业实行统一计划管理。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结构,让铁道部在很多工作方面存在职能错位现象,造成很多管理问题。”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分析称。

  铁道部也曾就冲突体制束缚做过改革的尝试。早报了解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大环境压力和内部开明领导的努力下,中国铁路先后经历了3次改革试水。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中,铁道部因未与交通部、民航、客运和邮政一同合并,被外界视作“消极改革”,并一度成为众矢之的。“组建交通大部制,目的就是要促进综合运输建设,促进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实现更高效的交通出行和物流。”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透露,铁道部未能在2008年归入交通运输部,一方面是其政企分开未完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快完成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

  就在舆论感慨铁道部改革之艰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让铁道部的去留命运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铁路而言,这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积极改革。”对于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表示,铁路改革在数次难产的情况下,能在今年取得如此重大突破,得益于决策层的共识和决心。“中国铁路发展确实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能够在现阶段冲破改革的种种阻力,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体制保障需具体规范

  铁道部不再保留,以及三项职能的分离,被视作是未来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契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在接受中央台表示,“此次改革铁道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铁路这个领域的健康、持续、安全地发展。现在在政企不分的这种情况下面,现代企业制度建不起来,因为它毕竟还是政府,它不是完全的企业。”

  据早报了解,2012年开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曾分别前往铁道部、交通运输部、 中国民航局调研,了解交通大部制体制的相关情况。调研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政企不分的体制结构,严重影响了铁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王峰透露:“铁路资金问题长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融资比较困难。这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政府,在大发展时期,政府当然要给予支持,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最终还得靠企业自己赚钱,自己发展。”

  “当前正处于我国铁路大发展的时期, 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任务都很繁重, 需要大量投资, 但国家财力有限, 很难拿出巨额财政资金承担铁路建设投资的责任。由于铁道部政企合一, 国家要求铁道部行使政府职能, 强调铁路的基础性和公益性, 注重社会效益,并承担铁路建设的责任。”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表示,“目前的现状是, 铁路建设没有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对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加以区分, 基本上以铁路建设基金或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进行建设,难以走出单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的老路。”

  过去5年,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迎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黄金期,但由于长期走“单一投资主体和单一资金渠道的老路”,铁道部也背负了巨额债务,严重制约了后续铁路基础建设和发展。为破解资金短缺问题,2012年5月,铁道部曾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宣称铁路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铁路领域”,并将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不过,《意见》并没有改变铁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而此前民间资本试水参与投资建设的国恒铁路、巴新铁路和准东铁路,更是出现了一系列的产权、经营问题。对此,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荣朝和表示,多年的经验和案例显示,其中的关键问题仍旧是体制障碍。铁路系统长期行政性垄断导致了社会资本的远离,投资者的权益保障更是无从谈起。

  “要吸纳资本进入,关键在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好的投资预期,并且建立完善的保障和退出机制。具备这些条件,民资肯定有投入热情。”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表示:“当然这些不是过去或者现在实施《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能够解决的,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建设,需要更为具体的实施规范。”

  不必担心车票涨价

  尽管冲破了体制的束缚,但铁路改革绝不轻松,其之所以长期滞后,恰恰是因为涉及太多的利益整合。其中,巨额债务问题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根据2012年10月铁道部发布的财务报告,截至2012年三季度,铁道部的资产为4.3万亿元,负债为2.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81%,税后利润为-85.41亿元。在此前有关铁路改革的争议中,有专家担心该债务最终由国家和纳税人承担。对此,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表示:“不论债务问题如何严重,都不影响铁路行业的改革。实际上,对于铁路行业的债务问题,可以对比当年银行业的改革问题。当年国有银行改革,几大国有银行都有很多呆账坏账,尽管形成原因很复杂,但本质上讲是政策所致,而且因为是一种搁置成本,所以最有效率的解决办法就是政府买单,即通过政府一次性注资来解决。”

  “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几次注资核销银行的债务,肯定要比高铁债务多得多,但银行的债务问题并没有影响银行的改革,更没有危及什么国家经济安全。同样,铁路的债务也不会影响铁路改革,更不会影响什么国家经济安全,只是需要政府买单而已,仅此而已。”张昕竹透露。

  而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孙章看来,铁路解决负债问题,可参考日本经验。“日本当年铁路改革,也是由国家来承担部分债务,关键看债务的性质,可以让国务院组织清债小组到铁道部核查,如果是政策性亏损就应该由政府来承担,属于经营性亏损的则应该由企业来承担。”孙章表示。

  除了债务问题外,铁路的公益性问题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为保持铁路的公益性特征,国家对铁道部有相应的经济补贴,也确保了铁路货运和客运价格的稳定。公众担忧,铁路经营职能收归中国铁路总公司后,市场化运作是否会推高铁路票价,尤其是春运火车票价格?针对这样的担忧,列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铁道部长盛光祖表示,今后要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经营来定票价。

  “票价是不是会涨?这样的担忧大可不必。”孙章透露,“在市场化机制下,有涨价也会有折扣。铁路总公司可以学习民航的改革经验,通过供需来调节车票价格。”孙章认为,此前出现的高铁一等座位车厢空跑问题,在市场化改革后将不再出现。“法国的高铁也有廉价车厢和座位,这就是市场化的好处,公众不需要太过担心。”

  此外,针对未来公益性质铁路投资的问题,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表示:“考虑到铁路仍处于建设发展重要时期,同时承担很多公益性任务,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国家继续支持铁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