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车 日本 “殖民地”

白益民:中国车不能再当日本“殖民地”

2011-08-10 中国交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对2011年下半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预测是:下半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影响上半年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短期内总体发展环境难有较大的改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对2011年下半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预测是:下半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影响上半年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短期内总体发展环境难有较大的改观。受全球经济危机和日本地震波及,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也受到极大冲击。

  从汽车配件产业版图看,中国的汽车配件市场早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不但生产规模完败,就连合资企业的高科技本土汽车零配件也是寥寥无几。日本很多产业因地震受到不小的冲击。日本进口车、日系合资车,甚至包括一些欧系车、美系车都受到零部件供应的影响,全球产生“车荒”。

  日本在产业链上进行的是整体竞争,而不是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已经过时。几十年前索尼、松下、丰田进行品牌竞争,后来因美日贸易摩擦而受到美国保护措施的打击。此后,日本便不再硬碰硬地一定要把本土生产的汽车打进美国市场,而是在美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合资企业、制造企业,甚至扶植当地的品牌。这套新产业竞争模式不仅是在汽车产业发挥作用,还被应用于电子产业。

  过去十几年中,日本显示出衰退的表象,但实际上日本很多利益都藏在其他国家品牌的背后。日本在中国有一万多家企业,在全球更多。“日货”和“中国制造”的定义需要更新,中国品牌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如果不是自己的,可以被称为“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却是“Made by Japan”(由日本创造)。人们应当醒悟,并不是日本依赖中国的市场,而是中国甚至欧美都在依赖日本的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

  中国不能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而沾沾自喜,更多应是从这次“车荒”事件中得到一些警示。以此为契机,中国能反省、重新借鉴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模式的成功经验,并指导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中国亟须做自己的综合商社、自己的财团,进行产业链的竞争,并打造中国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争取在产业链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